北京产业禁限目录时隔3年再次更新,核心区禁止新建住宅类项目
五环路以内禁止新设三级医院 2018年09月27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2018年4月17日,朝阳崔各庄乡占地100亩的黑桥仓储中心正在疏解腾退。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时隔数年,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再次更新,聚焦社会各方面反映强烈的高端制造业配套类产业,涉及群众日常生活的生活性服务业、城市运行服务类产业,进一步深化、细化管理措施。
新版禁限目录共作73处修改
近期,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工商局等22个市级相关部门对《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以下简称《目录》)2015年版进行了修订,并于近日印发,昨日,北京市发改委召开发布会,对《目录(2018年版)》予以公布解读。
本次修订根据修订内容,新增了市安全监管局、市民防局等7家单位作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目录》管理措施除外事项中未明确的,各区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功能定位、产业发展、人口调控等因素,可组织论证并征求主管部门意见。
在内容方面,修订后的《目录》突出精细化管理,相较于《目录》(2015年版)共作了73处修改。其中,聚焦社会各方面反映强烈的高端制造业配套类产业,涉及群众日常生活的生活性服务业、城市运行服务类产业,进行进一步深化、细化管理措施。
采矿、制造业等新设市场主体数量减半
据介绍,北京执行《目录》四年多来,在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录》实施以来,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效果明显,截至目前,北京不予新设立或办理变更登记业务累计2.03万件。2017年,《目录》从严调控的采矿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等新设市场主体数量较《目录》实施前的2013年减少近一半。
而在北京新设市场主体中,科技、文化、信息等高端服务业占总量的近一半。
《目录》实施后,新设市场主体逐步从在城六区聚集转向城市发展新区聚集。总体看,第三产业投资趋向海淀、朝阳、东城、西城区,第二产业投资趋向昌平、大兴、顺义区。空间布局逐步优化,2017年,“三城一区”所在区的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总量的47%。通州区信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金融、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新设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分别增长76%、48%、33%、21%。
2018年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快于全市GDP增速。其中,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业等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18.3%、7.8%,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约60%,带动作用明显。
不过,《目录》的执行中仍然遇到一些问题,包括部分行业禁限范围还有待进一步调整、细分,部分禁限管理措施还不够明确、规范,《目录》执行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等。
看点1 不再批准三级医院增床位
东城区、西城区:禁止新设医院、门诊部和诊所(法人和其他组织设置的仅提供对内服务的门诊部、诊所以及国医大师、首都国医名师举办的中医诊所除外);不再批准增加医疗机构编制床位总量和建设规模(现有建筑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原址翻建且不增加编制床位总量和地上建筑面积的除外)。
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五环路以内,禁止新设三级医院(面向国际交往中心服务的中外合资合作医院除外);不再批准增加三级医院的编制床位总量;位于中心城区的医疗机构在规划建设新院区时,应适当压缩中心城区的编制床位数量。
在全市范围内,医药制造业禁止新建和扩建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中药饮片加工。
看点2 不再扩大高教办学规模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不再新设立中等职业学校、不再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办学规模、不再新增占地面积、不再增加建筑面积。
普通高等教育:不再新设立或新升格普通高等学校、不再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包括实有办学规模和国家批复办学规模)。中心城区不在原校址基础上向周边扩展,不再新增占地面积。
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外的平原地区及生态涵养区,除疏解项目外,不再新增占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