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事变好事,对立变朋友,多亏了12345热线和从化区的工作人员!”去年3月29日上午,从化区的市民段先生拨通了12345热线,向当时接听电话的从化区区长蔡澍表达了感激之情。“楼下火锅店乱排油烟对我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店铺老板拒不整改的态度让我愤怒却又无助。但通过12345热线,一天内就把这件烦心事处理好了,后来我和店铺老板还成了好朋友,真心给12345热线点赞。”
政府热线可以说是连接政府与市民间最快捷、最便利的一条纽带。1月24日,广州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举行新闻通气会,发布2018年“成绩单”。
去年,广州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受理市民诉求量已经突破800万,共848.6万件,同比上升21.56%;互联网渠道受到了更多市民的认可,2018年受理诉求量80.43万件,同比上升186.39%;转派承办单位办理诉求近130万件,有效推动解决市民诉求129.6万件,比2017年增长15.12%,涉及城市管理、城乡建设、环保生态、社保医疗、营商环境、水电燃气等受市民和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此基础上,广州12345政府服务热线在全球呼叫中心产业联盟举办的“2018年全球最佳呼叫中心评选(亚太区)”中,凭借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标准统一的服务流程,稳步提升的服务质量,高效智能的服务体验,从近200家评选单位中脱颖而出,荣获亚太区最佳呼叫中心(大型)和最佳客户服务(大型)两项银奖,是2018年我国获此殊荣的唯一政府服务热线。
日均呼入电话量超2.3万次
规模体量全国第一
2018年,广州12345政府服务热线话务量再创新高,日均呼入电话量超2.3万次,其中下半年日均呼入电话量超2.5万次,规模体量在全国政府服务热线中居第一位。
呼入电话量大了,工单处理速度却没有因此放缓。2018年,热线各承办单位咨询类工单平均处理时长为0.99天,非咨询类工单平均处理时长为8.26天,相比《管理办法》要求的2天、20天分别提速50.5%和58.7%,同比2017年分别提速1.5%和36.4%。
“去年,在3•15消费者维权日、公积金提取政策重大调整和9•16抗击台风‘山竹’等事件中,全市都形成了巨大的话务高峰,”广州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受理中心主任史文昕表示,在话务坐席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政府服务热线仍然“接得通”“打得进”“体验好”?热线中心不断研究服务规范的“盲点”,集中力量突破优化的“难点”,持续挖掘内部潜力。
史文昕透露,群众拨打12345热线反映的诉求,有的看似小事,但可能因涉及多个部门,存在职能交叉、区域重叠的情况,从而使问题变得复杂。
为了不让疑难工单成为阻挡问题解决的“大山”,2018年,广州12345政府服务热线先后组织11个区和11个市直部门开展22场领导接电活动,向各接电部门交办210件接电事项和249件市民集中投诉事项,并联合市直机关工委《花城政能量》回访监督事项办理情况。
目前,210件接电事项已全部按《管理办法》要求按期办结,结束三个月监控期的市民集中投诉事项按期销账205件。
而部门间的联动,让市民头疼已久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切实解决。去年初,热线中心对2017年的疑难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汇总成324项市民投诉量大、涉及面广、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重点事项,交各区和市公安局等7个市直部门限期1年办理。
截至目前,324项重点事项已全部办结,推动解决了黄埔区小区配套幼儿园及小学不足、天河区兴盛路餐饮店油烟扰民、海珠区道路乱摆卖等一大批市民关注的民生问题。
建立全国首个城市治理投诉大数据共享平台
让数据也能“说话”
政府服务热线是感知社情民意的中枢大脑,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广州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郑佳表示,通过利用大数据共享平台,数据也参与到对市民的政务服务中。
去年,广州12345政府服务热线在全国首次建立城市治理投诉大数据共享平台,通过广州市建成的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平台,实现热线咨询投诉数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开放共享,形成横向以咨询、投诉、求助、举报、建议五大诉求类别,四级共954项问题分类覆盖51个部门,纵向以市、区、街、社区四级一体化数据流转体系有效支撑起热线接听、办理、跟踪、监察等业务。
通过建设全媒体立体化互动服务体系,整合话务、微信、网站等多渠道资源,广州实现了与城市紧急救助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网上办事等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形成集咨询、投诉、举报和行政审批等信息为一体的全市热线数据库,为市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多渠道、一体化的政府服务支撑。
目前,热线累计话务量2689.56万通,受理工单量2548.32万件,其中涉及环保、交通、城市管理、城乡建设重点行业热线受理工单量291.28万件。
那么,话务员在接到市民的咨询或投诉电话后,如何以最快速度进行处理?秘诀就在于广州的本地热线知识集群。